云南国钛在楚雄产出中国第一炉转子级海绵钛,率先突破海绵钛“卡脖子”技术;保山混㊣合稀土氧化物加工项目投产,我省实现稀土产业零的突破;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、走进大市场,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迈出海外出口第一步……
近年来,我省立足资源优势、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,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强省12个重㊣点产业之一加以打造,持续激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、新动能。
目前,新材料产业已㊣遍布全省8个州(市㊣)、10个园区,形成了以稀贵金属、钛基、锡基、新能源电池为主体,稀土、化工等其他新材料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,产值由2021年的约6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1000亿元,产业链、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。
初步形成滇✅中稀贵金属、楚雄绿色钛产业集群。以昆明高㊣新区为重点,打造稀贵金属催化剂新材料、稀贵金属高纯材料及信息功能材料2条产业链,以武定、禄丰为重点,钛产业形成从钛矿采选到钛精矿、钛白粉、海绵钛、钛材加工贸易等较为完整✅的产业链。
在“链主”企业、重大✅项目牵㊣引下,新材料产业实现多点突破。保山5000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灼烧项目去年建成投产,标志着我省在稀土领域实现零的突破;随着云南国钛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项目今年3月投产,贵金属微电子粉体及浆✅料、贵金属装联材料产业化等项目加快推进,钛、贵金属等领域正逐步释放产能;
为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,我省高水平建设云南贵金属实验室、云南锡铟实验室,加快贵金属、锡铟关键核心✅技术攻关,并组建铜铅锌产㊣业、锡铟产业、新能源㊣材料等创新联㊣合体,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、重点实㊣㊣验室、技术创新中心,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。
多项技术攻克短板。建成国内首个稀贵金属材料专用高通量计算平台、全国首个包括11类稀贵金属新材料基础参数数据库,突破稀贵金属材料研发关键技术10余项;高纯超薄金㊣带技术、两项铂盐生产技术实现国产替代,石油化工催化剂清洁高效回收、极低浓度铂族金属废液回收等2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;攻克㊣半导体用高纯砷、高纯铟、高纯锗制备技术桥梁<✅/strong>,开发出7N高纯铟、6—7N高纯砷以及13N超高纯锗单晶,推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替代;
全球首创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制备技术,并在曲靖陆良建成投产,产品获得海外市场青睐。(云南日报 记者段晓瑞)